首页

H.P.L栖心之栈

时间:2025-05-24 21:08:37 作者:泰国旅行社组团甘肃“踩线”觅合作 浏览量:81129

  中新网上海7月24日电(范宇斌)23日,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上海韬奋纪念馆共同主办,黄浦中华职业教育社协办的“同呼吸,共命运——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主题展开幕仪式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展厅举行。

  为积极响应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和“新时代上海统一战线研究工程”,在邹韬奋逝世80周年之际,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上海韬奋纪念馆在邹韬奋新闻出版之路启航之地举办“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主题展,旨在弘扬韬奋精神和以韬奋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先贤们的爱国报国情怀,通过讲好统战故事、汲取统战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贡献统一战线智慧和职教社力量。本次主题展纳入2024年上海“红色文化季”与“统战文化周”重点演绎活动。

展览开幕。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供图

  本次主题展为期1个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以邹韬奋人生经历为线索,分为“实现理想的开端”“花匠·花园·园主”“国难·团结·抗战”“投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部分,讲述在新闻出版界初出茅庐的邹韬奋如何在职教社同仁的引领下启迪民智、躬身一线,推广职业教育,并在民族危亡之际,团结爱国知识分子,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笔为枪,奋力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展览现场。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供图

  开幕式上,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回顾了邹韬奋与职教社“同呼吸、共命运”,从致力事业发展、追求价值实现,到竭力唤醒民心、携手共赴国难,最后力行民族复兴、谋求民主自由的革命奋斗历程。此次主题展通过对统战文化的深入挖掘,将历史痕迹跨越时空,将图文史料活态呈现,推动统战文化精神代代相传。他表示,要以此为契机,坚守邹韬奋和职教社先贤们的爱国报国信仰,凝聚奋斗共识,推动事业发展;要持续加强各方联动,将统战资源中的“人、事、物”串珠成链,不断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统战文化品牌。

  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表示,7月24日是邹韬奋逝世80周年纪念日,此次展览回望邹韬奋与职教社同仁在民族危亡时刻共赴国难的奋斗史,以及民主战士邹韬奋在工作上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在思想上逐渐成为“党的同路人”,实现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的一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勉励吾辈承先辈遗志,继续推动新闻出版和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大思南统战合作共建机制”成员单位,上海韬奋纪念馆将继续做好统战历史挖掘、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为统战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烧起熊熊火海,铸成民主中华;烧起熊熊火海,创造自由世界!”开幕式上,莘莘学子深情颂唱《韬奋先生挽歌》、朗诵《韬奋先生哀词》选段,纪念邹韬奋以笔为枪、战而不屈、传播真理的一生,带领与会者真切感受邹韬奋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精神,展现今日之青年秉承先辈遗志、弘扬韬奋精神的时代风貌。

  当日,主办方还为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开设了“团结御侮——营救‘七君子’”社教课程,通过完成搜寻“七君子”的营救密码,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赓续精神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完)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民网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小杨:有,之前因为干这个太累,不想干了,但没有人愿意接手,就继续干了。现在囤了这么多货,也没办法去干其他的,债也还不完,所以只能等待涨价,看有没有机会翻盘。

巴西圣保罗学子赴华解锁荆楚“文化密码”

北京市气象台25日15时5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5日夜间至26日中午,北京将出现明显降水,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西城、东城、朝阳等部分地区6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房山、门头沟、大兴、通州等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70毫米、局地超过100毫米,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强降水诱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请注意防范。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将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

为充分保障赛事顺利进行、选手安全完赛,在赛事交通接驳、医疗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部署。此外,为打造“金标扬马”特色,把“扬马”打造成全国跑者心目中最佳的半程马拉松,组委会从选手服务、赛事礼遇等方面也做了重点筹划,同时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国家安全部公布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典型案件

10月11日下午,2024年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中外媒体吹风会暨例行记者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世界银行全球评估倡议管理团队主任弗雷泽在发言时介绍,可靠的证据有利于完善决策,能够促进各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在一个组织内部形成一种主动学习、敢于迎接挑战的氛围。通过系统评估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去分配资源,并且对制度做出适当优化调整,最终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新闻1+1丨向校园欺凌说“不” 学校、师生要这样做→

“希望更多人喜爱上海阳大秧歌,一起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海阳市文化馆馆长冷平看来,大秧歌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记忆,凝聚着海阳人的智慧,经过几百年的世代创造、传承和发展,已成为展现海阳传统文化风貌的文化精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